香奈儿大秀

发布时间: 2024-06-26 17:10:29
730
48

来源:智能相对论(aixdlun)作者:王伊诗近日,有一个视频在养宠圈中广泛流传,引无数养宠人士潸然泪下。视频的主角是动物行为专家HeidiWright和一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导盲犬,HeidiWright以她的能力为媒介,将导 ...

不少市民游客发现位于乍浦路胜利电影院门口的“酱园”正在拆除,这处市中心的网红打卡点未来何去何从?“我们打算在市中心打造一座影视基地,将作为胜利电影院业态的延伸。”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接受解放日报·上观记者专访时表示,拆除相关置景是为了盘活这片百年历史街区的下一步棋。在虹口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,胜利电影院门前武进路、北海宁路、乍浦路的八字形路口将打造为有历史感的沉浸式影视基地,无门槛、无设限地欢迎全国各地影视人来取景、拍摄上海故事。与此同时,街区引入馄饨店、茶楼、旗袍店等“有流量的小众”店铺,在满足影视拍摄需求的基础上,为年轻人创造文旅、休闲消费场景。

不做定位,就是这里的定位

黄梅天骤雨暂歇,胜利电影院的门口又忙碌起来。“作为一个影视基地,首先要能‘善变’,具备海纳百川的功能。”站在胜利电影院顶层露台上,沈斌向记者描绘了他未来的乍浦路影视基地蓝图。

从胜利电影院顶层露台看下去,正在更新的城市街景。 钟菡 摄

改造完成后的街区将复原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美学风格,与胜利电影院统一。墙壁是灰色的,朱红色的门窗做旧,每一层檐下都装一圈灯泡,在夜晚闪成一片。在北海宁路路口,一处黑色钢结构牌楼是新竖起来的,上面写着“酱园弄”三个字,这是给想来“酱园弄”找寻记忆的人保留的打卡点。这三个字是可以拆卸的,在电影镜头里,它可以变成张园,变成任何地方。沈斌说,不做定位,就是这个影视基地的定位。“无论你是大片还是微短剧、广告,只要题材符合,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拍摄,我们不设限。”

一百年前,这里是上海的“电影金三角”,也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。“我们想通过城市更新,恢复这一地标。”沈斌像当年修复胜利电影院一样修复这片历史街区,拨开层层历史的压痕,找到“海派文化发祥地,文化名人聚集地”最辉煌时期的形态,并且真正运营起来。

这将是一个“活”的街区,如今,道路一侧正等着剥离电影的“外衣”,另一侧已经修旧如旧,挂上了“椿方圆”“对印茶局”等复古店招。未来,市民游客可以走进去喝茶、吃馄饨,让打卡不只停留于拍摄外面的街景。商业业态可以为影视基地造血,并为拍摄提供真实场景,影视剧的播出也可以给这些店铺引流,创造新的城市文旅热点。

道路一侧的茶楼、馄饨铺等已经改造完毕。  钟菡 摄

“我们从影视角度出发招商引资,希望这些店铺能成为影视基地的加分项,带来人气和生命力。”沈斌介绍,作为影视基地的一部分,这些店铺需要优先配合影视拍摄。有拍摄需求时,相关区域会临时封闭、暂停营业,店招等也可以根据置景要求临时更改,这些都成为签约的重要条款。就像胜利电影院固定播放高质量艺术片,沈斌也像“选片”一样选择入驻商家,“我们不要连锁店,而是选择小品牌,希望它能在小众里做到极致。”比如即将入驻的一家排骨年糕店是武康路上的“必吃榜第一名”,店主每天早上6点开始手工熬制排骨。正在接洽的中式旗袍店将获得最好的门面,并不是为了租金,而是为了让它能给街区“调色”,成为马路间的一抹海派风情。

据悉,这些店铺将于今年8月底街区完成改造后正式入驻、营业,而影视基地的拍摄及参观打卡随时都可以进行。“酱园弄”不在了,但“酱园弄”的文旅效益会更持久。

吸引更多电影人来拍上海故事

“上海既有本土色彩,也有国际化的包容,始终为影视带来一份不一样的力量。”在前不久的《弘扬城市精神 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)》发布会上,导演陈可辛谈起今年初在乍浦路拍摄《酱园弄》的经历,对百年历史街区里的烟火气记忆犹新,那种生活感和真实感给了他很大的灵感支撑。

《弘扬城市精神 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)》发布会现场照片 钟菡 摄

沈斌打开胜利电影院顶层中式塔楼的木门,熟透的杨梅散发出夏天的气息,一块由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颁发的“上海影视拍摄推荐取景地”的铭牌放在桌上,擦得光亮。他还记得陈可辛第一次来乍浦路看景时,惊艳而又惊讶地问:“真的可以吗?” “我们认识十几年、合作过十几部作品,我什么时候骗过你?”电影拍摄是一个工业化项目,剧组动辄近千人,在闹市区拍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。沈斌的底气来自近三十年的电影制作经验,来自背后虹口区政府的大力支持,还有对胜利电影院开发和运营的收获。

“上海影视拍摄推荐取景地”铭牌  钟菡 摄

2020年,他看中了当时已经“面目全非”的胜利影院,花了三年时间,耗费重金将其修复、打造成电影质感空间。改造期间,团队调研周边历史人文,拍摄了纪录片《胜利往事》。“越深入了解这一街区,越发觉这里很适合我的本职工作——电影制作,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”沈斌介绍,影视基地的打造早在筹划之中,而《酱园弄》刚好赶上了“缘分”,“拍电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,如果早一点或晚一点,有可能都实现不了。”

当片场的聚光灯在这里架起时,投来的目光最远来自海外。“陈可辛导演拍摄时,有很多日本、美国、法国的导演来探班,他们都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风貌感到新奇、充满兴趣。”沈斌相信,正如陈可辛此前呼吁更多电影人来讲每一个时代的上海故事,随着乍浦路影视基地正式投入打造,将吸引更多海内外影视剧组拍摄上海,讲述和传播上海。“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影视人的聚集地。”

胜利电影院 李茂君 摄

胜利电影院门前 李茂君 摄

这意味着已经运营一年的胜利电影院迎来业态的延伸。沈斌畅想,改造完成后,周边的百年建筑群和沿街店铺将组成丰富的内景、外景,为剧组提供拍摄和休闲、餐饮等服务,胜利电影院正如片场的“后台”,可以保障化妆、休息等职能——这已经在《酱园弄》的拍摄中得到验证。再往外一步是四川北路商圈,可以看到当代的上海,满足时尚、购物体验。在影院一楼的放映空间为艺术电影保留一方天地,期待更多爱电影的人与老影院双向奔赴。

胜利电影院门前 李茂君 摄

随着观影习惯的改变,如今不少单体影院面临生存困难,只有50个座位的胜利电影院也许是中国最小的单体影院之一。它的保留和盘活之旅一路艰辛,而今终于迎来“胜利”的曙光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看帖是喜欢,评论才是真爱:

全部回复(1)
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