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人士称辛巴屡次在抖音发布不实信息

发布时间: 2024-06-26 17:28:45
123
64

来源:智能相对论(aixdlun)作者:王伊诗近日,有一个视频在养宠圈中广泛流传,引无数养宠人士潸然泪下。视频的主角是动物行为专家HeidiWright和一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导盲犬,HeidiWright以她的能力为媒介,将导 ...

  “打听式旅游”不仅省时省力,推荐多来自本地人或经他人亲身体验,“踩雷”概率低。视觉中国供图   “您知道北京哪家餐厅的烤鸭比较正宗吗?”“只有半天时间,在重庆怎么玩?”   在即将到来的暑期出游季,如果有一个陌生人向你咨询这类问题,请不要觉得奇怪。他们不是没有手机,也不是不会查攻略,他们可能只是在尝试一种特别的旅行方式――“打听式旅游”。   打听式旅游,顾名思义,就是边打听边旅游。选择这种方式出游的人,不受攻略的束缚,吃喝玩乐全靠当地人推荐,游览仿佛开“盲盒”,随遇而安。   在旅游攻略随处可见,网红景点、餐厅随时可查的当下,不少年轻人另辟蹊径,用主动问询的方式连接自己与“附近”。这既是一种进阶,更关注自身感受;也是一种回归,以朴素的方式感受烟火气。   不过,有人因打听收获惊喜体验,也有人因循推荐直呼“被坑”。向谁打听,怎么打听,如何避免踩雷,还需大家仔细辨别,不断探究。   “打听式旅游”正流行   范青在江苏南京从事市场营销工作,今年4月底在云南昆明出差时,她便通过打听来了一次美食游。“当时忙完工作已是晚上9点,我和同事还没吃饭。”想着第二天就要离开,第一次到昆明的她,非常想品尝一下当地美食。“网上推荐的店铺多集中在景区,距离较远,我只想在工作地附近吃点昆明特色美食。”范青觉得线上攻略无法快速匹配自己的需求,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了身边的当地工作人员。   得知范青的需求后,工作人员不仅热心推荐,还找来朋友一起规划路线。循着推荐,范青和同事先尝了饵丝,再吃了烤乳扇,最后买了一盒鲜花饼带回酒店,心满意足。她说:“第一次吃,虽然不确定是否正宗,但起码符合我的口味。”   如果说范青的打听是心血来潮,那么在北京读大三的叶苏苏则是习惯为之。不过,叶苏苏不会和陌生人询问,而是在出发前向认识的人打听,去年国庆假期去辽宁沈阳旅游时便是如此。   为了感受东北的搓澡文化,叶苏苏特意请当地的朋友推荐一家本地人常去的洗浴中心。到了地方她发现,这里不仅场馆宽敞干净,服务也十分周到。阿姨一边搓澡一边和她聊天,力道恰到好处,“一点也不痛,搓完感觉自己身轻如燕”。同样是在朋友的推荐下,叶苏苏还打卡了一家“宝藏”烤肉店。店面很小,在众多建筑中并不起眼,社交软件上的宣传极少。叶苏苏感叹,若非打听,她大概率不会选择这里。小店烤肉色香味俱全,同时价格实惠。叶苏苏和朋友沉浸在美味之中,吃得肚子都要“炸”了。直到现在,叶苏苏依然十分怀念那家烤肉的味道。   打破大数据禁锢   相比于“攻略式旅行”,“打听式旅游”的体验究竟有何不同?它何以成为一种旅行新方式?   在叶苏苏看来,社交平台上的很多推荐看似是攻略,实则为软广,水分较高。同时,做攻略需要提前查询许多资料,时间成本高,“打听式旅游”不仅省时省力,推荐多来自本地人或经他人亲身体验,踩雷概率低。   “网上的不少分享越来越模式化,看似多样化,其实总集中在少数几家。”范青觉得,“打听式旅游”可以帮助自己打破大数据的禁锢,通过和人真实的交流,拥抱更丰富的选择,从而在个人需求的基础上,快速定制个性化旅游路线。   李琪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看帖是喜欢,评论才是真爱:

全部回复(1)

我要评论